7月14日,中美上半年贸易数据新鲜出炉,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贸易总额定格在5303.5亿元人民币,与此同时,流向美国市场的中国商品价值,却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。
这个差距有多大?接近三倍。 正是这巨大的差额,推升出了超万亿人民币的贸易顺差。
这发生在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关税战的背景下,一边是加征的关税,一边是依旧庞大的贸易流向和惊人的顺差数字,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,让这份数据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。
进出口差距超万亿
2025年上半年,中美贸易数据正式发布,中国自美国进口额为5303.5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7.7%,与此同时,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.55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幅度更大,达到9.9%。这一进一出的显著差距,直观地反映了当前中美双边贸易面临的复杂局面。
回顾上半年,中美贸易经历了明显的波动。
一季度其实还行,两边贸易额还比去年涨了4%,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涨了5.6%,从美国进口也就微降了0.3%,算是比较平稳,但一进入二季度,情况急转直下,贸易额一下子比去年二季度暴跌了20.8%。
这个断崖式的下跌,直接把上半年的整体成绩从正增长拉成了负增长,主要的“罪魁祸首”当属美国开始生效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其冲击力颇大。
不过6月份的数据出现了积极信号,当月中美进出口值从5月的不足3000亿元回升至3500亿元以上,虽然跟去年6月比还是减少了,但减少的幅度比之前几个月明显收窄了。这说明下滑的势头在6月份有所放缓,算是个积极的苗头。
上半年中美贸易确实遇到了不小的挑战,总额下滑近一成,特别是第二季度在美国关税政策的打击下出现了剧烈收缩。出口降得比进口更狠,导致贸易顺差收窄。好在6月份数据出现了一些企稳的迹象,降幅没那么大了,但整体压力依然存在。
为何差距这么大?
上半年中国对美进口5303.5亿,出口1.55万亿,两者差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,这一差距的形成与美国单边关税政策直接相关,同时也反映出全球供应链的自我修复能力。
关税是导致上半年贸易下滑,特别是二季度暴跌的主因,未来关税能否实质性、持续性地降低或取消,将直接决定双边贸易,特别是中国对美出口能否实现稳定复苏。
当前国际环境下,保护主义政策与产业链重构正在重塑贸易格局,而数据的波动恰恰成为观察双边关系的窗口。
美国加征的关税显著提高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,直接抑制了美国进口商的需求。这一点在5月份的数据中体现得尤为极端,5月对美出口同比骤降34.5%,远超4月份关税落地当月21%的降幅,高关税成为阻碍双边贸易,特别是中国对美出口的最大障碍。
面对美国市场的高门槛,中国出口商和全球供应链展现出一定的韧性,部分贸易流通过转口第三国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,5月份中国对越南出口激增22%,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美国对越南的贸易逆差。
同时,中国企业也积极开拓其他市场,5月份中国对欧盟、东盟、非洲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2%、14.8%、33.3%,有效对冲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。这种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,反映了市场力量对非经济壁垒的自发应对。
中国自美进口下降7.7%,主要集中在大宗农产品和部分高科技产品,降幅相对出口较小,而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覆盖面更广,且多为终端消费品和中间品,对美国消费者价格和企业成本影响更直接,因此对关税政策更为敏感,降幅更大。
上半年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巨额差距并非简单的顺差或逆差问题,而是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干扰正常贸易、叠加全球供应链寻求替代路径的综合体现。
第二季度的波动
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34.5%,反映的主要是4月份及5月上旬的贸易活动,当时,4月美国加征关税已经落地,市场预期悲观,订单大幅减少。
货物出口以货物实际离境为统计时点,即使5月12日日内瓦会谈达成经贸共识并宣布调整关税,企业开始抢出口,但新订单从下单、生产、运输到完成报关离境,通常需要数周时间。
6月份进出口值回升超500亿元,对美出口额环比增近百亿美元,降幅收窄18.4个百分点,则开始体现休战效应。
上个月激增的订单,经过生产运输和报关流程,在6月份形成实际出口,显然,政策环境的短暂稳定对贸易活动具有立竿见影的提振作用。
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,4月份需求锐减,许多国际航运公司将运力从中美航线撤出,转移到其他利润更高的航线,5月中旬美国需求因休战而突然回升,运力无法立即恢复,造成短期一船难求,进一步制约了5月份的出口能力。
运力的重新调配通常需要2-3周甚至更长时间,这也部分解释了6月出口随运力逐步恢复而改善的现象。
而且在4月美国关税落地前,美国进口商因担忧成本上升曾有一波抢进口,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,5月份出口的深度下滑,部分原因也是这种前置需求释放后的自然回落。
若高关税持续,当前短暂的抢出口热潮难以维系,贸易额可能再度承压,与关税相比,不确定性才是更大的风险。
全球经济增长态势,特别是美国国内的需求强度,直接影响其进口规模,不同产品的产业周期差异显著,消费品和易储存零部件对政策反应快,而中间品、工业原材料等因生产周期长,恢复相对缓慢。
中国对欧盟、东盟等市场出口的稳健增长,也表明全球需求的多极化有助于分散风险。
中方已多次强调,日内瓦共识和伦敦框架得之不易。当前,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的相关成果。未来双方能否通过持续对话,在遵守世贸规则和市场原则的基础上,妥善解决经贸分歧,建立更可预期、更稳定的贸易环境,是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。
短期内,政策的明朗化至关重要,中长期则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、供应链演化以及两国能否找到可持续的共处之道。
全球经济复苏挑战犹存,保护主义悄然抬头。中美身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,其贸易关系稳定与否,对全球供应链的畅通以及经济增长举足轻重。
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,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是客观现实,人为设置壁垒、搞脱钩断链不仅损害两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,也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。
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,最终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。只有通过务实的对话与合作,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,才能真正实现变量可控,推动全球贸易重回开放与合作的轨道,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确定性。
主要信源
二季度对美进出口降20.8%,海关总署:中美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——观察者网2025-07-14
海关总署数据:以美元计,中国一季度对美出口1156.16亿美元,同比增4.5%,进口389.68亿美元,同比降1.4%——和讯网2025-04-14
在线配资交易网址,股票配资十大平台, 券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